市场价2500元,1600元就能租下,北京朝阳区将台乡“将小爱”公益寓站,成了顺丰小哥秦永财和妻子的小家。在这里,他们有了第二个娃。
每天收派快递上百件,起早贪黑不觉苦,秦永财笑道:“租房享低价,孩子能托管,干活有劲,小家也有盼头。”
一句“有劲”,道出多少小哥的心声;一声“盼头”,藏着心底最柔软的牵挂——家。对小哥来说,家的定义,朴素简单,又牵动人心:房租能担,娃儿能管,病了能看。
家的概念,也在延展。随着各地加快推动小哥融入城市,他们正从“城市过客”变为“共建力量”。城就是家,家就是城,“小家”与“大家”,正在双向奔赴。
“家”的温度,折射城市对劳动者的尊重。为城市奔忙的千万小哥,其住宿难、就医难、子女陪伴难等问题如何解?怎样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又如何成为城市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小哥初到大城市,最操心住宿问题”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各地探索逐步满足小哥安居需求
秦永财的家,18平方米,不算宽敞,但收拾得整洁温馨,衣柜、餐桌等一应俱全。彩色地垫上,小儿子咿呀学语;洁白墙壁上,大儿子的奖状高高悬挂。
“这位置,这价格,想租一样大的几乎不可能,更别说带家具了。”秦永财是安徽阜阳人,18岁成了“北漂”,“现在我一个月收入1万多元,房租负担得起。”
两年多前,公益寓站所在位置还杂草丛生、门窗破旧。寓站负责人李泽华感慨:“一面是老旧平房闲置多年,一面是小哥想低价住宿。2022年,将台乡政府出资整修,通水通电。小哥拎包入住,省钱省心。”
李泽华介绍,公益寓站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共17间房,既可按间出租,也能按床位收费,价格500元到1600元不等,已有41名小哥入住。
这样的性价比之选,北京不止一处:朝阳区国有企业整合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打造“城市建设者之家”,累计入住新就业群体1500余人;大兴区黄村镇整合零散住房,面向小哥推出529套品质住房……
“新就业群体”不等于“低收入群体”,为何要为他们提供低价住房?
从3个关键词,可体察缘由——
体量大,北京快递员约6.2万人,网约配送员约11.6万人,要关心到位、服务到位;作用重要,他们的工作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维持着城市运转;流动性强,全市网约配送员从业时间不超过1年的约占61%,多数人的首要目标是赚钱,住宿能省则省,住宿条件不容乐观。
“小哥初到大城市,最操心住宿问题。为他们提供服务,不只是托底,更是对奋斗者的尊重。”朝阳区委社会工作部两企三新党建科科长陈涛说。
住房,不仅要“能住”,还得“长久”。
在浙江杭州上城区景芳蓝领公寓,顺丰小哥范中涛与同事合租,每个床位月收费700元,“这个价格,相当于同等地段、同等居住水平房屋市场租金的70%。”
三成优惠,运营压力大不大?
在公寓转一圈,跟一般只有住宿功能的小哥公寓比,这儿有点不一样:一楼社区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居民进进出出;超市一旁的社区餐厅,饭菜热气腾腾,十几张餐桌坐得满满当当。
“这栋楼,当地政府低价租给我们,我们给小哥让利,同时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形成‘政府贴一点、企业付一点、小哥出一点’的可持续运营模式。”运营方浙江诺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凌栋说,“目前运营情况良好,116间房住了200多人。”
在顺丰工作5年多,工资从“大几千”涨到“万把块”,房租却只需700元,范中涛直言获得感很强。“不管多晚下班,公寓里总有一盏灯、一口热饭。”他话锋一转,“能住进公寓的是少数,大部分同事还是自己在外租房。”
“2024年11月,杭州放开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对新就业群体的户籍、收入等限制,蓝领公寓作为项目之一,目前面向小哥的仅有16处。”杭州市住房租赁管理服务中心业务管理科科长张洁静坦言,“小哥大多工作在人流密集的商务区或住宅区。根据调研,他们大多希望租住在工作点3公里范围内,现有的蓝领公寓受限于位置、数量,不能完全实现职住平衡。”
居住需求多样,也让很多人选择在外租房。“比如,有些小哥跟家人同住,单身公寓就不太方便。”张洁静透露,杭州正加快梳理各类住房资源,推动更多蓝领公寓嵌入城市各个区域,就近就便满足小哥“一张床”的需求,并逐步满足他们“一间房”和“一套房”的期盼。
“有个好身体,才能扛起这个家”
病了能看,娃儿能管,后顾无忧让小哥奔跑有底气
一道疤痕,清晰地留在江苏昆山美团小哥刘远学的手臂上。每次看到,他都会想起那个惊险的早晨。
今年4月24日,早高峰,刘远学在路口骑车左转时,与对向一辆轿车相撞。所幸减速及时,除了手臂擦伤,身体并无大碍。处理完伤口,他歇了两天,又匆匆返岗,但没跑几单,胳膊一动就疼,想预约就诊,可忙起来没个准点,哪有空按时去医院。
刘远学想起,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曾到他工作的外卖站点介绍:医院挂牌“昆小哥医院”,为小哥专设就诊绿色通道,不用预约,随到随看。
送完餐,他赶到医院。门诊楼内,“昆小哥医院”标识格外醒目,“昆”字头上的“曰”字,被设计成戴着头盔的小哥卡通形象,格外亲切。
“在前台,我一说是外卖员,护士立刻带我就诊,医生说是肌肉严重拉伤,得再休息几天。”刘远学说,“家里有仨娃,我是顶梁柱,有个好身体,才能扛起这个家。”
除了就诊绿色通道,昆山三院还为小哥提供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服务。昆山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妹娟介绍,2022年10月挂牌“昆小哥医院”以来,昆山三院累计服务小哥3000多人次。目前昆山正推动又一家“昆小哥医院”挂牌。
挂牌“昆小哥医院”,会不会挤占医疗资源?
“我们主要选医疗资源比较充足的医院,不影响市民正常就诊。”陆妹娟说,对“昆小哥医院”辐射不到的地方,将由医护志愿者定期为小哥义诊,做好服务。
小哥的健康,是家庭小船平稳前行的压舱石。各地纷纷拿出实招:2024年8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挂牌“暖新医院”,面向小哥推出“1元做体检”等服务;浙江义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快递、外卖站点结对联动,把健康服务送到小哥身边……
对许多小哥来说,最要紧的是挣钱养家,自己哪怕再累也能扛,但一提到孩子,总是放不下。
盛夏,西湖畔,圆通小哥何力大汗淋漓,一件件搬着包裹。他工作所在的杭州湖滨街道商户密、居民多,活也多。2007年入行至今,收入涨了不少,可说起女儿,他总感到亏欠:“平时上学还好,一到暑假,孩子就‘放了羊’,真不放心。”
2024年暑假,湖滨街道总工会组织的暑期爱心托育班开班,不光有画画、书法等课程,还邀请全国劳模讲课,让孩子们了解劳动的价值。
“孩子有了去处,我干活也安心。有一天我回家,她跑过来抱住我,一个劲儿地说‘爸爸辛苦了’。那一刻,我差点落泪。”何力声音微颤道。
还有一些小哥的孩子远在外地,只能像“候鸟”一样,在节假日“飞”来团聚,往返路费开支不小。
京东推出“春节子女团聚补贴”,每位留守一线的职工都可申领3500元,用作子女探亲路费等。2020年至今,累计补贴超过23亿元。
今年过年,在北京工作的京东快递小哥邵全用这笔钱,把俩娃从河南周口老家接到身边,还带来铁棍山药等特产,送给几位相熟的居民。
“孩子长了见识、交了朋友,回家时念叨,明年春节还要来。”邵全笑着说。
“越来越多的小哥由‘城市过客’变为‘共建力量’”
城就是家,家就是城,共建共治共享让“家”更温暖
动车从甘肃兰州出发,穿越崇山峻岭,终于抵达温润的陇南。窗外绿意盎然,但对张新而言,这片青山绿水一度黯淡无光。
5年前,他创业失败,加上父母年迈,这才回乡当了一名快递员。起初,他总盯着大山发呆,想着哪天还能“飞”出去,东山再起。
山路,一走就是几年。张新渐渐发现,邮包不是负担,而是一份份期望的托付。花椒、油橄榄、蜂蜜等当地的农特产品,他悉心打包寄出。村民发自内心的感谢,让他感到温暖。他成了居民信赖的“小张”,在一次次“寄出”与“送达”中找到了价值。
这份归属感,不只来自人情,也源自城市的用心。
随时歇脚的驿站,每年免费的体检,定期的健康讲座和心理疏导,让他决定为社会尽一份力:有位双腿残疾的老人,张新每次给他送快递前总要主动打电话,问需不需要捎带药品;山路狭窄会车难,他主动让行,有时还指导外地司机操作……
像他一样,越来越多的小哥在城市扎下根,他们是奔波者,更是守望者。
在北京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外卖骑手自发为辖区老人送餐,累计服务逾5300人次;在湖北鄂州,外卖小哥化身“移动哨兵”,担当食品安全监督员,发现卫生问题随时上报……
“城市关怀,让小哥有归属。他们意识到,城就是家,家就是城,一个温暖的‘家’需要众人共建。”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陈建华说,“越来越多的小哥由‘城市过客’变为‘共建力量’。”
共建共治共享,不能只靠“自发”,还需积极引导。
——创新激励机制。2024年4月,杭州仓前街道,饿了么小哥肖卓送餐时,发现有人倒在路边,不省人事。他立即停车查看,随即报警。几分钟后,警察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对方得到妥善救治后,他才安心离去。
仓前街道给肖卓的老家湖南隆回县棉花园村寄去感谢信。“我们发现,比起单纯的物质奖励,来自家乡的肯定,更能触动人心。”仓前街道党工委委员吴湛说,目前街道已知的小哥参与的紧急救助事件,就有30多起。
——畅通参与渠道。打开团结湖街道开发的“新心向融”小程序,轻点“参加活动”图标,各类公益活动时间、地点等简介映入眼帘,还有一键报名按钮。
“这个小程序解决了有意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小哥找不到渠道的问题。参加后还能领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团结湖街道(骑士团)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张玉泽介绍,“小哥积极性愈发高涨,我们支部已涌现出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得者。”
——发挥榜样力量。2023年6月13日,美团小哥彭清林从杭州西兴大桥上纵身一跃,从水中救起一名女子,导致胸椎压缩性骨折。杭州市文明办授予他“杭州好人”荣誉称号,他还成为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火炬手。
惊人一跃,让彭清林收获了“鲜花”,也激发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清林公益服务中心成立,常态化联系上千名骑手,义务清扫、文明劝导、应急支援,常常一呼百应。
“我能看到这座城市对小哥群体的尊重,还有城市给予的家一样的温暖。双向奔赴,谁不想让生活更美好呢?”彭清林动情地说。
创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